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21 章(1 / 2)

胤禩在房间里写了一天字才冷静下来,这是第一步棋,他拼命告诉自己要走得稳当些,再稳当些。

学过鸦片战争到国家建立那段历史的人应该都明白,扭转战局需要枪杆子,却绝不仅仅只需要枪杆子。

胤禩把发展火器作为第一步仅仅是为了几个月后对准噶尔的战争,真正要解决百年以后的困局,路漫漫其修远兮。

改革是很艰难的事,要夺回穷人的权利和利益就要损害上层阶级的权利,要让穷人说话,就要让掌握话语权的富人闭嘴。

在封建帝制顶峰时期的中国。贪官污吏、地主商人的势力太强大,一旦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,他们定然如同疯狗一样不择手段地反扑。前进的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,不然革命革命,一不小心革的就是自己的命。

但路再长总在脚下,文艺复兴、工业革命、资本掠夺……欧洲的强大也不是一朝一夕,终点走着就总能到达。

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雍正不也是上位以来才大肆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将矛头对准贪官污吏;康熙活着的时候,他可不敢提出摊丁入亩,事情的时机很重要。

时间转眼入冬,康熙三十五年二月,康熙率兵二次征讨噶尔丹,命太子留守京城。

浩浩荡荡的大军从京城出发,胤禩也在其中。

清军一路势如破竹。胤禩也更明白了,怨不得康熙禁止汉人研究火炮,这玩意一响,震天动地,再精锐的骑兵,再勇武的汉子一旦被这玩意砸身上都逃不过一个死。噶尔丹怎能不怕,康熙又怎能不怕!

噶尔丹见康熙真的亲征,吓得慌忙逃窜,清军乘胜追击,大将军费扬古大败噶尔丹,斩级三千,噶尔丹被击溃,战争结束,康熙下令回京。

结果刚写完约期回京的书信,召儿子来考问一路上的见闻感悟,天幕便突然出现在大账中。

众皇子被一通追问考察,答得口干舌燥,见天幕降临,神色终于放松些许。

老爷子,休息会儿吧,别问了。

然后众人就听见天幕这次要讲的是太子眼中的胤禩。

按照惯例,天幕要介绍一下太子和他与胤禩的恩怨情仇。各皇子一听这个来了兴趣,尤其是胤禔环顾四周,眼神露着些看热闹的亮光。

而且太子不在,这种背后听人小话莫名有些刺激。

康熙出门已久也是想太子想得不行,正想听听太子的事。看天幕要说到太子,绕有兴致地靠在椅子上喝了口茶。

胤禩:……太子不在,我还在呢,没人在乎我的感受吗?

结果往天上一瞅,他马上就在心里千恩万谢了一遍天幕的不杀之恩:嗯……那你还是讲太子吧。

天幕这一次先没说话,而是放出了一段“我手持钢鞭将你打”的冥场面,惊得康熙一口水吐出来,呛着咳嗽了半天,喊了声“混账”。

众人神色大变,慌忙去扶老爹。

胤禔离得最近,第一个冲出去扶住了老爷子,胤禛紧随其后,给康熙拍背。胤禩是最后一个过去的,被人群挡在外围。

胤禩其实有种拍马屁会死的病。他对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更容易心怀善意、付出真心,而对身份比自己高的,甚至掌握着他的生杀大权的人则有种天然的被威胁感。

在现代,胤禩最厌恶的一种规律就是马太效应。他没法改变钱流向不缺钱的人,爱流向不缺爱的人,但他至少可以决定自己的钱和爱。

虽然天幕接下来说明了是电视剧虚构的桥段,这出戏却还是给康熙留下了大大的心理阴影。他摆摆手示意儿子们坐回去,自己也坐直了身子,把茶推远了些。

“胤礽是清王朝唯一一位太子。这位置清朝没有人坐过,但顺着历史脉络往前推,扶苏坐过、刘据坐过、李承乾也坐过……”

“翻遍史书,这是是天底下最难坐的位置。这位置康熙让胤礽一坐坐了四十年。”

天幕放着音乐,一个穿着明黄色太子服饰的Q版小人手拿话筒,脸上挂着一个emo的表情,感情充沛地唱着:根本你不懂得不懂得爱我~

“胤礽怎能不爱,又怎能不恨?年少时亲力亲为的照料和后来废太子时言辞尖刻地谩骂都是真的。归根到底是爱被扭曲成了恨,恨里掺了太多爱。”

康熙的脸色苍白了些,胤禛的脸色的也不太好看。

胤禛:爸爸,不行让我当太子吧。当七十年都行。

查尔斯:啊?

健康的情感固然重要,但畸形的情感主打一个缠绵悱恻。

“在夺嫡的前半部分,雍正知道康熙的忌讳,外加身边有能人辅佐,所以不显山不露水,做足了闲人的样子。而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相比之下就不安分了许多。”

康熙挑挑眉,看看胤禛,又看看胤禩。胤禛心虚地低下了头,胤禩一脸无辜。

胤禩有一双湿漉漉的眼睛,眼珠既黑又亮,睫毛浓密。尤其是在示弱的时候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